评书新闻

王丽堂:承百年家学 启书坛新辉

5.jpg 

76岁的王丽堂,说起书来神采飞扬   王鑫 摄

4.jpg

王少堂亲授书艺

3.jpg

王少堂(右)、王筱堂(左)、王丽堂祖孙三代

2.jpg

王丽堂和爷爷的合影

11.jpg

王丽堂年轻时的演出照

人物名片

王丽堂,1940年5月出生于扬州评话世家,7岁正式从祖父王少堂、父亲王筱堂学艺,是扬州评话王派《水浒》的第四代传人。10岁即登台演出,1959年进入江苏省曲艺团。整理出版扬州评话王派“水浒”的代表性书目《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四十回共四百余万字。2009年,被文化部授予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新中国曲艺60年“突出贡献曲艺家”称号。2010年,在中国第六届“牡丹奖”评选中,被评为终身成就奖。

冬至。南京下着小雨。

“大冬大似年”,王丽堂一早就开始忙碌,准备了丰盛的晚饭。除了在国外的女儿,两个儿子下班后都赶了回来。“南京的这个青菜,吃到嘴里,软塌塌的,淡巴无味。”丽堂老人在桌上唠叨着,“不像扬州的小青子、大头矮,矮趴趴的、甜咪咪的,透鲜。”

大概是听习惯了,两个儿子相视一笑,相继说着:“知道呢,知道呢,您老这辈子,就知道扬州好,扬州什么都是最好的。”

“本来就是嘛,我说的是大实话。”老人有些认真,“我18岁来南京,今年都76岁了,我这一辈子,就是觉得扬州好!”

吃完饭,儿孙们不着急离开,习惯性地围在老太太身边,听她讲故事。

“桶脱盆倾一串珠,问年刚结十三余”

从小得王少堂亲传,甫登书台即称“王大胆”

——王丽堂的评话艺术传承

在中国曲艺界,王少堂这个名字,是一座令人仰望的高峰。但在年幼的王丽堂心目中,爷爷就是一个大忙人,整天忙着说书。

生于这样的评话世家,王丽堂对于扬州评话,有着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别的孩子哭闹要用糖果哄,她一旦不高兴了,父亲只要把她带到书场里去,在人声鼎沸的环境中,她反而能够很快安静下来。从三岁开始,王丽堂就会搬个小马扎,像模像样地扎在大人堆里,鹦鹉学舌一般说上一段简短的评话,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尽管天赋过人,可是王少堂在一开始,并不愿意把王派《水浒》传给她。“表面上说是不能破坏‘传男不传女’的规矩,其实是爹爹舍不得我。他晓得,说书这一行,太苦。特别是他从旧社会过来的,看到很多女说书艺人的身世都比较凄凉。”

在新中国成立后,看到说书艺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王少堂亲自把王丽堂抱上了书台,先是教她一些简单的评话书目,很快王丽堂就博得了“十岁红”的名头。但是,等到岁数渐长,王丽堂自己都觉得,扬州评话这碗饭,真的并不好吃。开始学书时,每天清晨4点就要起床,先练上一段嘴上功夫,然后练习书法,背一段熟书。吃完早点,就开始上生书了。

上生书,是王丽堂最害怕的。爷爷说完一段,要立刻“还”给他。如果说不上来,立刻就是一个响亮的“毛栗子”敲在头上。要是一直“还”不上来,饭也别想吃,觉也别想睡。平时和蔼可亲的爷爷,一旦成了师父,竟然变了一副模样,格外严厉。

在王丽堂心里,也有一股想要把书说好的念头。逐渐,她吃的“毛栗子”越来越少,在书台上也越发自信。在各地书场跑码头时,从未胆怯,人送外号“王大胆”。还有一位老先生,听了王丽堂的书,非常激动,赋诗一首赠予她:“桶脱盆倾一串珠,问年刚结十三余。白头回忆当年事,听到王家四代书。”在那么小的岁数,王丽堂已经有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如同满桶满盆的珠子,倾泻而下,那种洒脱,那种气势,令人听过一次,就很难忘。

上世纪50年代,人们业余娱乐活动有限,书场火爆、书客众多。在书场中,若是有幸,就能目睹王家三代同台说书的盛况。“爸爸是早场,我是下午场,爹爹是晚场。我说《武松》,爹爹就说《宋江》。当然,听爹爹说书的听众是最多的。”在南京大红楼说书的时候,王少堂从来不坐在台下听她说书,可每天都能指出她说书的优缺点。后来王丽堂才知道,她在台前说,王少堂就躺在幕后的长椅上,一把茶壶一杆烟,听孙女说书。不坐在台前,是怕她紧张。在幕后坐镇,了然一切。

跟着爷爷,王丽堂每到一处,都会不急着说书,而是要到处拜访一遍。各个地方的观众口味不一样,比如江都的书客,就要比其他地方的书客要求更高些,特别是邵伯镇的,说书要是过不了邵伯书客这一关,怕是还欠点火候。到了各地,王少堂都会带着王丽堂四处走走,一方面和老书客们熟悉熟悉,另一方面也带着她寻访名胜古迹。“比如到了兴化,爹爹就带我去看郑板桥故居,他家里的家具摆设,桌椅为什么要这样摆,有很多细节故事,当时并不觉得,后来说书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说出来了,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王丽堂说,“想说好书,谈何容易,处处有心处处有书,说好书,没有生活积累,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不可能说好书。”

18岁时,王丽堂和爷爷王少堂调入江苏省曲艺团,但是王少堂还是在扬州居多,王丽堂常驻南京。祖孙两人,从此聚少离多。当时的王丽堂,并没有太多的离别愁绪,作为评话演员,本来就是要四处跑码头。评话演员也只有在外地的舞台上接受各种观众的考验,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当然了,只要一有机会回到扬州,王丽堂都会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一路小跑回家,在爷爷面前,好好撒娇。“爹爹常说我傻,说我跑得辛苦,我总是说,这点辛苦算什么,我欢喜得很。那时候,爹爹还对我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临终老时,我能在他身边。我就笑着对他说,您还有得过呢,说这些干什么呢?”

王少堂的心愿并未实现。王少堂离世时,王丽堂并没有见着爷爷的最后一面,这也成为了王丽堂一生之中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听闻爹爹走了,真是心如刀绞,痛不欲生。多么希望我当时能够在他身边,哪怕我只是帮他扶一扶棺材,哪怕我只是给他盖一捧泥土!”

“八年还书”,整理出四个“十回”

艺术“蜕变”,形成脆雅洗炼“秀口”风格

——王丽堂的评话艺术发展

爷爷的去世,一度让王丽堂跌入低谷,无论是生活中的爷爷,还是艺术上的导师,王少堂的离世,都让王丽堂无法接受。她每天都会站在王少堂的遗像面前,还一段书。“时长时短,有时候就是一段诗词,但是必须要说,不说心里难受。每天说一说,就好像爷爷还在身边。”王丽堂回忆道。

爷爷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吗?王丽堂想起,在爷爷生前,虽然整理出了《武松》《宋江》文字版,但是爷爷并不满意。扬州评话的传承方式,一直都是传统的“口传心授”,师父说一句,徒弟学一句,这样的传承方式,其实很容易出现误差。只有将口头传承转换成书面文字,才能更好地保存这项艺术瑰宝中的精华。在时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陶钝的帮助下,《武松》正式出版了。但是,看到书的王少堂却并未因此感到欣喜,反而是在家急得直跺脚,因为书中很多东西都被删除了。比如说书中有关“王婆”“潘金莲”的一些段落,被删改得很多。王少堂口述出的120多万字,出版时只有80万字。“这是爹爹最大的遗憾,我想,我一定要尽我最大的力量去帮他弥补。”

“没有人要求我这么做,但是我每天看着爹爹的遗像,就觉得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催促着支撑着我。我也是自己跟自己赌一口气,非要弄出来不可,完全是自己跟自己不得过。”这就是在王丽堂的一生记忆中,最难以磨灭的“八年还书”。

在破旧的宿舍中,完成单位上的演出任务之后,王丽堂每晚都要对着一台旧的收录机,以及堆积如山的磁带,开始重新录制。她将那些爷爷教她的评话,一句句重新“还书”。王丽堂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认为对每部书的总体内容不能少,每段书目的起承转合不能少,重要情节的“关门过节”不能少;特别是要仔细斟酌并认真恢复已出版的《武松》《宋江》两部书中被删去的内容,但也不能完全按祖父和父亲过去说的书“生搬硬套”,而要像祖父和父亲那样对评话艺术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使其既能作为王派“水浒”的珍贵资料保留,又能适应广大评话爱好者的需要。王丽堂还有一项重大任务,也是王少堂的心愿:当年由于种种原因,王派“水浒”的四个十回中,“石十回”“卢十回”两个十回未能出版,必须补齐这两个“十回”。

八年时间,几乎夜不能眠。八年时间,落下一身病痛。八年时间,坐穿两张藤椅。终于,她凭借着一个人的力量,将《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四个“十回”共400余万字整理出来。“全部整理成功的那个夜晚,我趴在桌子上,痛哭了1个多小时。我那时的心情,可谓是悲欣交集。我悲伤,是因为爹爹看不到我做出的这件事情。我欣喜,是因为我传承了王家的这本书,我没有让这本书流失掉。”

1995年,王丽堂版的《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四个“十回”出版。《水浒》传到王丽堂这一代,在很多段落上都得到了丰富。比如《水浒》中的武松打虎,主要写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再写武松空手打死了老虎,全文只有700多字。王丽堂写武松打虎,在《水浒》的基础上,详细演绎了武松在打虎过程中与老虎的“三威”斗:“三威怎讲?就是三桩狠处。第一威是一声虎啸;第二威是虎爪子;第三威是虎尾……”往后武松还有多处地方丰富了原作。原作700多字,王丽堂的演出本近4000字,为原作的5倍多,比起原作来,更加引人入胜。

王丽堂的版本,更多的是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上丰富了原作。《水浒》中的心理描写很少,写得也很简单,细节描写也有细部不细的不足。王丽堂则发挥口头文学的优长,详细地、具体地演说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中的细枝末节。“武十回”在《水浒》中约85000多字,王丽堂版本为91.5万字;“宋十回”在《水浒》中约8.4万多字,王丽堂版本为122万字;“石十回”在《水浒》中为11万多字,王丽堂版本为60万字;“卢十回”在《水浒》中为8万多字,王丽堂演出本为71万字,比之原作增出了几倍甚至十多倍。对原作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的丰富,是王丽堂版本增出多倍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有的稿酬,王丽堂一分未取,而是建立了“王少堂扬州评话奖励基金”,用以鼓励那些在评话艺术上孜孜以求的年轻人。“王家的传承,始终是单方向的,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评话演员,特别是年轻的评话演员,能够投身其中。我以王少堂的名字命名,是对爹爹的纪念,我希望后来的评话演员们,都不要忘记,在扬州评话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位名家。”

其实,这八年“还书”的过程,对于王丽堂来说,也是自身艺术上的“蜕变”。当她在书台上,一遍遍说《水浒》的时候,她已经将爷爷的艺术风格融汇贯通,她不仅直承祖父书艺,而且在祖父“甜、黏、锋、辣”艺术风格基础上,说口更脆雅,语言更洗炼,博得“秀口”之誉。从而,也使得“王派《水浒》”的拥有者成为名副其实的“王派《水浒》”艺术世家。

说表形成“板眼”

更具“音乐性”

内容改造,更加注重

扬州评话“评”的艺术

——王丽堂的评话艺术创新

很长一段时间内,王丽堂出去说书时,都被冠以“王少堂孙女”的名头;在一次专家会书时,王丽堂登台,说了一段《宋江》,洒脱利索,扣人心弦,说完之后,很多专家都发自内心地当面赞誉她:“活脱脱一个王少堂”。当时,她听了之后,非常开心,认为这是对自己家学传统的肯定。但是,这样的话听得多了,她也产生了一丝疑惑,如果就这样一直说下去,那么,自己的风格又在哪里?

这就“刺激”王丽堂朝更深处琢磨,如何在已经技艺娴熟的王派《水浒》基础上,再进一步。扬州评话说表丰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就是说表没有那么多严格的规矩。王丽堂从戏剧表演上,汲取了灵感。“你看那些戏剧演员,唱得好的,叫做有板有眼,什么叫做板眼?我觉得就是节奏,音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必须恰好在那一个点上,早一点迟一点,高一些低一些,都不行,这就是讲究,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所以,王丽堂开始注重自身表演说表的“音乐性”,同样的一句话,正常说也是说,但是注意了发声的节奏感后,那种说话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温婉的更加温柔,刚劲的更加有力。但是,这样的“音乐性”又不能太过,又不是当真有个乐队伴奏,大锣大鼓地敲起来。那么,在正式表演前,王丽堂都会把各种声腔声调,用录音机录制下来,随后反复听,感觉哪一种最舒服,最有节奏感,最能让书客们接受,就用哪一种表演方式。

到了后来,王丽堂的《水浒》,就有很多新意了。她所表演的新,是在传承之中创新,又是富有新意的传承。她善于在传统故事框架内,增加新的内容,有的三言两语,有的长长一段,衔接格外自然,比如“三碗不过岗”的好酒,好在哪里呢?王丽堂就表演说道,“追本穷源,无非是佳酿原泡,这个酒吃下去,究竟有什么好处?能吃酒的人说,第一,吃到嘴里香;第二,嗝——排出气来香;第三,咕——放出屁来也是香的。”这些添加,让故事更加有趣,也拉近了和书客们的距离。

王丽堂还会打破原有的故事框架,增加新的内容,或重新组合原有的内容,这样的改造,增加了故事的合理性,或者让人对老故事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传统扬州评话的“评”,也是评话的一个重要方面。“评”由说书人以自身的立场来解释故事情节中的事理,往往可以拉近观众与故事情境,引起和加强观众的共鸣,也可以产生“放噱头”的效果。“评”的内容往往可以由表演者根据当时现场观众情况即兴发挥创造,而体现出评话表演艺术的水平。王丽堂的王派《水浒》,恰恰在这方面更能与时俱进,时常出现许多精妙的评语。“最难的就是即情发挥。你既要在这个题上头,不能离题;但是又要合情合理,要观众欢喜。”

此外,在表演方式上,王丽堂也有改变。原来王少堂说书,语速很慢,有一种和观众们娓娓道来的感觉;而到了王丽堂,就明显加快了语速,以适应现代书客们的节奏。

1997年,省委宣传部专门成立了“王丽堂评话艺术领导小组”,录制了经过精选浓缩的《武松》,分五十个段子共计1000分钟。第二年,在中央一台、中央八台同时连续播放。这也让扬州评话再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要知道,中央电视台的《电视书场》栏目,一直是以播放北方曲艺为主,将南方曲艺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是第一次;扬州评话王派《水浒》说表艺术在《电视书场》里充分展示自身的风采,中央电视台以两个频道在差不多同一个时期内同时播出一部长篇书目更是第一次。

开始曾有人担心,扬州评话受地方语言的局限,难以赢得广泛的听众。中央电视台是面向全国和全世界的,会因电视观众“听不懂”而影响收视率。由于每回书都配有字幕,使原来的担心完全消除。听众不仅听懂了,而且从字幕上品赏到扬州评话的语言特色与说表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央电视台播放这档节目时,全国各地的电视机前,坐着很多熟悉或并不熟悉扬州评话的听众,他们听得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听得眉飞色舞。

“对我自己而言,是否能上电视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对于王派《水浒》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毕竟,从书场到电视,面对的观众群体,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听着电视里传出来自己的声音,我在心里默默对爹爹说,孙女没给你丢脸。”

南京奥体中心,中国第六届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当年70岁的王丽堂,是7位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演员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从主持人手中接过奖杯,面对着数千名现场观众,她“秀口”一吐,一口地地道道的扬州话:“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又不会说普通话,因为这一辈子说的都是扬州话,不知道各位能否听懂?假如听不懂,就只能说对不起。得到这个奖,感谢千千万万爱好扬州评话的观众,是他们造就了我,而这个奖,更要送给祖父王少堂。感谢上帝,把我出生在扬州评话世家。60年酸甜苦辣,无怨无悔,今生说,来世还要说,一直说下去,因为我实在是热爱扬州评话。”

话音刚落,所有观众,全部起立,掌声雷动。

获得“牡丹奖”终身成就奖之后,王丽堂就在儿子的陪伴下,赶回了扬州,将沉甸甸的奖杯献在王少堂的墓前。“我在台上领奖时,就想连夜赶回扬州,把这朵‘牡丹’奉给爷爷,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在王少堂的墓前,王丽堂看着新塑的造像,那栩栩如生的神情,那惟妙惟肖的动作,仿佛爷爷又站在面前,亲切地叫她一声“丽堂”。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指定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评书网QQ群
评书推荐
  • <font color='#FF0000'>乱世枭雄485回版</font>

    乱世枭雄485回版

    长篇评书《乱世枭雄》讲的是东北王张作霖和其子少帅张学良的传奇故事,是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根据大量的历史材料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这部评书语言生动,人

    长度:485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font color='#FF0000'>隋唐演义(216回版)</font>

    隋唐演义(216回版)

    《隋唐演义》评书讲述的是隋王朝临末日时,以瓦岗寨为首的起义军,联络朝中被隋炀帝迫害的将领,推翻隋朝,建立唐王朝的故事。隋朝末年,朝廷腐败,炀帝昏庸,奸

    长度:216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font color='#ff0000'>白眉大侠</font>

    白眉大侠

    《白眉大侠》讲述宋朝仁宗皇帝执政期间,以徐良、蒋平、白芸瑞为首的三侠、七杰、小五义等众开封府校尉,在八王赵德芳、包拯、颜查散等清官的支持下,为保国泰民

    长度:320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font color='#FF0000'>童林传(300回版)</font>

    童林传(300回版)

    《童林传》评书说的是清康熙年间,童林(字海川)因贪恋赌博,将父亲气伤后被父亲赶走。他绝路逢生,不仅得到武林名士何道源、尚道明相救相帮,而且练就“八卦柳叶

    长度:300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font color='#FF0000'>三国演义</font>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

    长度:365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font color='#ff0000'>三侠剑</font>

    三侠剑

    《三侠剑》故事自“明清八义”开书,胜英年轻时因金镖误伤八弟秦天豹,与秦家结下“梁子”。后来“明清八义”解散,胜英以保镖为业,其子秦尤发誓替父报仇,勾结

    长度:400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font color='#FF0000'>大明演义</font>

    大明演义

    《大明演义》是由: 《明英烈》(1-115)《 大明英烈》(116-226)《燕王扫北》(227-312) 这三部书剪接而成的,从朱元璋起义一直到朱棣登基。其实《大明演义》就是把《

    长度:312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font color='#FF0000'>龙虎风云会</font>

    龙虎风云会

    评书《龙虎风云会》是长篇侠义评书《白眉大侠》的继续和补充,又可单独成章,并增加了公案情节。此书以房书安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此书包括包世荣断案、白芸瑞被

    长度:320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乱世枭雄300回版

    乱世枭雄300回版

    长篇评书《乱世枭雄》讲的是东北王张作霖和其子少帅张学良的传奇故事,是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根据大量的历史材料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这部评书语言生动,人

    长度:300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font color='#FF0000'>三侠五义</font>

    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侠义公案小说。清代无名氏根据说书艺人石玉昆说唱的《龙图公案》及其笔录本《龙图耳录》编写而成,全书120回。清人俞樾(1

    长度:180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小五义

    小五义

    《小五义》是《三侠五义》的续书。是根据清朝末年民间艺人石玉昆的说书日本润色而成。叙述为剪除叛逆的襄阳王赵玉,锦毛鼠白玉堂独闯铜网阵遇害。此后,其余义士

    长度:400回 比特率:16 状态:完结

  • <font color='#FF0000'>薛家将</font>

    薛家将

    唐朝贞观年间,平辽王薛仁贵奉旨进京陪王伴驾,不想遭皇叔李道宗陷害,三赴法场,险丧性命,虽最终平冤昭雪,但已心灰意冷,回家后诈死埋名,决心再不为官

    长度:180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极品家丁

    极品家丁

    粤语《极品家丁》年轻的销售经理,因为一次意外经历,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成为萧家大宅里一名光荣的——家丁!一部以男性穿越为题材的小说《极品家丁》悄然

    长度:519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大隋唐(237回版)

    大隋唐(237回版)

    隋灭南陈后,南陈阵亡的将军之子秦琼、程咬金避居山东。秦琼充历城县捕吏,在临潼山偶然搭救被晋王杨广追杀的李渊,后因病困于天堂县,当锏卖马,得识豪杰单雄信

    长度:237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font color='#FF0000'>三国演义(125回老版)</font>

    三国演义(125回老版)

    《三国演义》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

    长度:125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清官册

    清官册

    《清官册》讲述了清朝康熙年间施世纶办案的故事。《清官册》施世纶正直无私,不畏强暴,经常棚艮私访,敢同权贵斗争,为百姓平反冤案。他在黄天霸、贺天保等人协

    长度:200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font color='#FF0000'>水浒传(上)</font>

    水浒传(上)

    评书《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及其后宋江等梁山泊好汉受朝廷招安,适逢金兵南侵,在朝廷主战

    长度:360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铁伞怪侠(160回版)

    铁伞怪侠(160回版)

    评书《铁伞怪侠》说的是宋朝年间,奸相使奸计残害忠良之将岳飞,又派人追杀岳飞、高宠的后代,幸得武林高手拼死相救,岳霆、高风才免遭灭顶之灾。几经辗转,跟随

    长度:160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回到明朝做王爷

    回到明朝做王爷

    阴差阳错间,乌龙九世善人郑少鹏回到了大明正德年间。
    那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既有京师八虎的邪恶,又有江南四大才子的风流,还有大儒王阳明的心学,再加上荒

    长度:514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水浒传(下)

    水浒传(下)

    评书《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及其后宋江等梁山泊好汉受朝廷招安,适逢金兵南侵,在朝廷主战

    长度:360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三国演义(张悦楷版)

    三国演义(张悦楷版)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

    长度:157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font color='#FF0000'>小八义</font>

    小八义

    田连元评书《小八义》叙宋徽宗时,落难公子周顺与表兄徐文彪、江湖好汉尉迟霄、唐铁牛、梁山好汉后代孔生、时常青、花云萍、阮英结为小八义

    长度:340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以商灭周兴为历史背景,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结束。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

    长度:200回 比特率:24 状态:完结

  • 楚汉争雄

    楚汉争雄

    评书《楚汉争雄》主要讲述项羽和刘邦,一个是胸怀大志的楚国贵族,一个是贪财好色的秦庭小吏。两个原本天差地别的人却因起兵反秦走到了一起。项羽拼死搏杀,却让

    长度:100回 比特率:32 状态:完结

  • <font color='#FF0000'>岳飞传</font>

    岳飞传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自幼拜周侗为师习武。与张显、汤怀、王贵、牛皋结拜。他投军报国,大闹武科场,枪挑小梁王,奸相张邦昌要拿他问罪,被大帅宗泽所救,逃回家乡

    长度:117回 比特率:24 状态: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