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乙化

白乙化

格式MP3状态完结
语言普通话长度1回
比特32kbps大小4.74MB
播音刘兰芳
白乙化评书简介

小白龙叱咤京郊 ——白乙化
抗日战争时期,硝烟弥漫的平郊,曾经有一位穿梭日军枪林弹雨中的传奇人物响彻长城内外,他就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团长“小白龙”白乙化。
白乙化1912年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县石场峪村。1929年,白乙考入中国大学政治系,在此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白乙化主动请战,表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吾当先杀敌,后求学,战死疆场,平生所愿。1932年5月,白乙化联络抗日志士拉起一支抗日武装——东北青年抗日救国义勇军。这支队伍发展迅速,尤其在打下凌源县日本兵站和日伪警察署后,声势大振,部队司令白乙化获得“平东洋”的称号。
卢沟桥事变后,白乙化在东北再次举起抗战大旗,组建抗日先锋队,自任司令员,驰骋在抗日战场。1939年抗日先锋队来到平西,与冀东抗日联军合编为“华北抗日联军”。1940年,华北抗日联军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十团是一支不寻常的队伍。这个团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分子多,80%的领导是七七事变前后由平津一些大中学校的学生响应党的号召,纷纷深入工厂农村,又响应党的号召,暴动搞武装,走上投笔从戎道路的。这个团排以上干部几乎都是大中学生,许多班长也是大中学生,当时被晋察冀军区称为“知识分子团”。
1940年春,敌伪对平西抗日根据地发动十路围攻,白乙化指挥10团化整为零,同敌人日夜周旋,直到把敌人赶出平西,并迅速成为平西的主力部队之一。
1940年,十团奉命挺进平北开辟丰滦密抗日根据地。5月28日上午,伪满洲军三十五团二营进犯平北,白乙化当即命令一营抢占沙塘沟东北面的山梁,亲自站在前线指挥,连续7次击退了敌人的冲锋。此战,毙敌营长以下20余人,伤40余人。而后率队连夜出发继续向密云挺进,途经南天门全歼伪满军一个排。夜间,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用10多分钟一举拔掉敌人琉璃庙据点,毙俘伪警察70余人。
1940年9月11日,敌人采取“多头并进”、“铁壁合围”、“反转电击”等多种新战术,以4000重兵对丰滦密白河两岸中心区进行78天的扫荡,妄图一举吃掉十团,摧毁丰滦密。四面强敌压境,团长白乙化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制定了“敌进我退,靠外线去打击敌人,开辟新地区”的反“扫荡”方针。敌军在十团的内外夹击之下,不得不草草结束“扫荡”。为进一步扩大战果,白乙化又及时率主力返回内线,寻机打击撤退之敌。12月15日,十团一营在冯家峪伏击撤退之敌,一举歼灭了号称“常胜部队”的日寇铃木大队哲田中队90余人,取得了这次反“扫荡”的最后胜利。
正当白乙化满怀雄心壮志叱咤抗日战场之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41年2月4日,伪满滦平县警务科长关直雄(日本人)指挥道田讨伐队170 余人向丰滦密发动突然袭击。白乙化率部围歼,敌人很快被击溃,部分残敌退到长城楼子里负隅顽抗。白乙化见状跃上大青石,挥动令旗,高声命令一营营长:“王亢,冲锋———!”话音未落,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残敌消灭了,战斗胜利了,而“小白龙”——这位叱咤风云的抗日英雄,却无声地倒下了。
噩耗传来,军民悲痛欲绝,十团更是一片呜咽声。挺进军十团和丰滦密联合县在密云石城村召开3000余人参加的追悼大会,人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一些行走不便的老人骑着毛驴过来悼念,悲痛地呼喊着“小白龙”“白团长”,军民齐唱十团编写的《悼白乙化同志歌》。挺进军发表《告全军同志书》,对白乙化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为了纪念他,将密云县的潮河以西改为乙化县,并在马营东山脚下,建立了白乙化纪念碑。
白乙化牺牲后,十团在丰滦密根据地坚持抗日斗争,直到1944年7月离开密云。抗战胜利后,1946年3月十团扩编为冀察军区八旅二十二团,之后又编为冀热察军区独立第五旅十三团。1947年10月改编为冀热察辽军区独立二师四团,1948年2月随独立二师进入东北,并由地方兵团升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四团。建国后,该团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火箭炮部队。在1964年大练兵热潮中由于成绩优异,全团受到陈毅元帅的亲切接见。2009年10月1日该团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白乙化(1911—1941)辽宁辽阳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向北平中国大学申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吾当先去杀敌,再来求学。如能战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后保留学籍回家乡抗日。1935年再返北平上学,参加“一二·九”运动。1939年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副司令员,年底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10团团长。1940年,在平西率部用步枪打下日军飞机一架。1941年在密云指挥战斗时牺牲,年仅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