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 | MP3 | 状态 | 完结 |
语言 | 粤语版 | 长度 | 190回 |
比特 | 32kbps | 大小 | 1.16GB |
播音 | 林兆明 |
东周列国志 001回
东周列国志 002回
东周列国志 003回
东周列国志 004回
东周列国志 005回
东周列国志 006回
东周列国志 007回
东周列国志 008回
东周列国志 009回
东周列国志 010回
东周列国志 011回
东周列国志 012回
东周列国志 013回
东周列国志 014回
东周列国志 015回
东周列国志 016回
东周列国志 017回
东周列国志 018回
东周列国志 019回
东周列国志 020回
东周列国志 021回
东周列国志 022回
东周列国志 023回
东周列国志 024回
东周列国志 025回
东周列国志 026回
东周列国志 027回
东周列国志 028回
东周列国志 029回
东周列国志 030回
东周列国志 031回
东周列国志 032回
东周列国志 033回
东周列国志 034回
东周列国志 035回
东周列国志 036回
东周列国志 037回
东周列国志 038回
东周列国志 039回
东周列国志 040回
东周列国志 041回
东周列国志 042回
东周列国志 043回
东周列国志 044回
东周列国志 045回
东周列国志 046回
东周列国志 047回
东周列国志 048回
东周列国志 049回
东周列国志 050回
东周列国志 051回
东周列国志 052回
东周列国志 053回
东周列国志 054回
东周列国志 055回
东周列国志 056回
东周列国志 057回
东周列国志 058回
东周列国志 059回
东周列国志 060回
东周列国志 061回
东周列国志 062回
东周列国志 063回
东周列国志 064回
东周列国志 065回
东周列国志 066回
东周列国志 067回
东周列国志 068回
东周列国志 069回
东周列国志 070回
东周列国志 071回
东周列国志 072回
东周列国志 073回
东周列国志 074回
东周列国志 075回
东周列国志 076回
东周列国志 077回
东周列国志 078回
东周列国志 079回
东周列国志 080回
东周列国志 081回
东周列国志 082回
东周列国志 083回
东周列国志 084回
东周列国志 085回
东周列国志 086回
东周列国志 087回
东周列国志 088回
东周列国志 089回
东周列国志 090回
东周列国志 091回
东周列国志 092回
东周列国志 093回
东周列国志 094回
东周列国志 095回
东周列国志 096回
东周列国志 097回
东周列国志 098回
东周列国志 099回
东周列国志 100回
东周列国志 101回
东周列国志 102回
东周列国志 103回
东周列国志 104回
东周列国志 105回
东周列国志 106回
东周列国志 107回
东周列国志 108回
东周列国志 109回
东周列国志 110回
东周列国志 111回
东周列国志 112回
东周列国志 113回
东周列国志 114回
东周列国志 115回
东周列国志 116回
东周列国志 117回
东周列国志 118回
东周列国志 119回
东周列国志 120回
东周列国志 121回
东周列国志 122回
东周列国志 123回
东周列国志 124回
东周列国志 125回
东周列国志 126回
东周列国志 127回
东周列国志 128回
东周列国志 129回
东周列国志 130回
东周列国志 131回
东周列国志 132回
东周列国志 133回
东周列国志 134回
东周列国志 135回
东周列国志 136回
东周列国志 137回
东周列国志 138回
东周列国志 139回
东周列国志 140回
东周列国志 141回
东周列国志 142回
东周列国志 143回
东周列国志 144回
东周列国志 145回
东周列国志 146回
东周列国志 147回
东周列国志 148回
东周列国志 149回
东周列国志 150回
东周列国志 151回
东周列国志 152回
东周列国志 153回
东周列国志 154回
东周列国志 155回
东周列国志 156回
东周列国志 157回
东周列国志 158回
东周列国志 159回
东周列国志 160回
东周列国志 161回
东周列国志 162回
东周列国志 163回
东周列国志 164回
东周列国志 165回
东周列国志 166回
东周列国志 167回
东周列国志 168回
东周列国志 169回
东周列国志 170回
东周列国志 171回
东周列国志 172回
东周列国志 173回
东周列国志 174回
东周列国志 175回
东周列国志 176回
东周列国志 177回
东周列国志 178回
东周列国志 179回
东周列国志 180回
东周列国志 181回
东周列国志 182回
东周列国志 183回
东周列国志 184回
东周列国志 185回
东周列国志 186回
东周列国志 187回
东周列国志 188回
东周列国志 189回
东周列国志 190回
《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东周列国志》为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当周宣王轻易见杀,当褒姒巧遇得活,《东周列国志》拉开了它那长达数百年史事的序幕。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没有一定见地的人,很难发觉,更谈不上理解了。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奸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
西周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叫周幽王,他是一个昏庸暴虐的国王。西周末期,由于社会矛盾的加剧,王室内部的矛盾也扩大了,褒姒乱政,使得周幽王终于被申侯和犬戎的联合军队攻入王宫后杀死,周王朝鼎盛时代就此结束,历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称做东周的开始。周王朝的统治日渐衰落,各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东周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动荡的时期,中国先秦时代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自此开始。这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诸侯国大国争霸的局面,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的“春秋五霸”。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像管仲、子产、曹刿、孙武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发生了“城濮之战”这样以弱胜强著名的古代战例,也出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诸侯国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也是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大时代产生的。
春秋时期最先强大起来的是郑庄公,小说里面把他描写成一个奸诈阴险的小人,因此在里面的历史地位并不高。郑庄之后有齐桓,齐桓公小白得鲍叔牙的帮助,击败管仲辅助的公子纠,从而成为齐公,后又任管仲为相,因其任人唯信,兼听纳谏,又得管仲鲍叔牙之大才,很快就雄霸天下,九合诸侯。但其结局悲惨,困死宫中,死后各子相争数岁不休,也因此渐渐失去了齐国的霸主之位。齐桓公之后,重耳续伯,自深得民心的申生死后,年青时的晋文公重耳便多有磨难,三十岁上逃走天涯,先后流走齐、楚、秦等无数国家,取齐女秦女为妻。只因一帮志同道合如介子推等人的帮助方幸而得生。秦公三平晋乱,最终还是把他推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坐,老来得国的重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兢兢业业把国家治理得无比强大。“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鸣必惊人”的楚之大鸟,因国乱而三年隐若之后果如他之言,一下飞上了乱世春秋的高空,成为一方霸主,这就是缔造了绝缨大宴的楚庄王。而后的楚平王昏庸,竟占儿媳为己有,又听谗言,欲死太子也绝后患,因而牢伍奢,诱杀其子,幸得伍员逃得一生,一夜间愁发皆白之后逃离楚国,后落根于吴,也因他的再生,几使楚丘和越国覆灭于吴国之手,这个有着太多传奇的伍子胥,叩开了吴越春秋的大门,吴王阖闾之后,伍子胥荐夫差而得王,然而夫差不听子胥忠言,放回已困多年的越王勾践夫妇,最终导致吴国灭于这个重生后兢兢业业,一心为复仇而卧薪尝胆的人手里。紧接着晋国三分天下为韩、赵、魏。大概春秋时期的历史就到此了,之后的战国史,小说写得相对简单得多,也没有像赵氏孤儿那样纷繁复杂的故事。
《东周列国志》描写战国部分虽然不比春秋部分那么庞大,但也还十分精彩,卫鞅入秦变法,西门豹、吴起的故事等,但给读者记忆深刻的当数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人,四人皆是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庞涓学兵法,苏秦、张仪习游说。孙膑后为庞涓后害,几死于魏,佯疯才得脱归齐国,后马陵道万箭射死庞涓。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击秦国,即历史上著名的合纵,张仪助秦,后几次破苏秦的合纵之谋。两人皆为游说之仕,小说中,他们算不得什么伟大人物,全为小人之举,苏秦先一贫如洗,后因游说而富贵还家,按小说的观点,其是为了自己而行游说之事,全不顾国家以后的发展,尤其在他后面的日子尤为明显。结局悲惨自是不必说。苏秦张仪之后,多出如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这样的好客之士,在他们门下,养士多达数千人,但所养之士也多无用,不能为国出谋划策,也不能为之身死。当然蔺相如、廉颇这样的大将之才也是有的,白起长平一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余。再后期,秦王翦、赵李牧等出现,王翦是秦并吞六国的主力统帅,兵越千里,战功显著。
纵观东周几百年,无外乎一个“乱”字,乱世春秋,父子相残、兄弟相争、父夺子爱,子通其母、兄妹相通等并不足为奇。春秋时期,多有谋国之能臣如管仲、百里奚、先轸、宁俞、赵盾等,也多有谋国之君如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晋悼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但之后,谋国之君和谋国之臣皆越来越少,后几近灭绝,多出将才而无相才者,也多为游说之人,再之后,只剩家养士人的君子,当然如信陵君这些也堪为国才,但所养之士少有用者。再之后,仅剩将领之才了。将领之后呢,就只剩贪赃枉法、卖国卖家的郭开之流,惟秦王政为治国之君,任人唯贤。下面也有一帮如王翦、李斯等的能臣,也难怪秦能并吞六国而统一天下,唉也!